文章来源:21世纪商业评论
下重注,谋发展。
作者 | 何己派
编辑 | 鄢子为
一笔150亿的重磅交易,又有风吹草动。
6月28日,紫光股份连发多条公告,披露收购进度。
其中,对深交所问询函的回复公告,篇幅长达37页,对交易定价合理性、资金筹措、偿债能力等,做了详细解读。
1个多月前,该公司表示,将斥资21.43亿美元现金,约合人民币151.8亿元,收购新华三30%股权。
交易所涉三方,紫光股份、新华三以及HPE,皆是巨头。
紫光股份总部位于北京,市值超600亿元;HPE是美国知名IT厂商;新华三为国内ICT龙头。
这场并购大戏引人瞩目。
按计划,股份交割将于8月底前完成,最多宽限至10月21日。
收购只差临门一脚。
01.一波三折
百亿级的“科技豪门”交易,一路变数频生。
早在2016年,紫光股份就从惠普手里,接下新华三51%股权,成为其控股股东。这为后续收购埋下伏笔。最早,公司计划的是定增与收购同步,由全资子公司紫光国际,向新华三股东HPE实体合计支付35亿美元,拿下49%股权。
按当时汇率,这笔交易得耗资247亿元人民币,资金压力不小,好处是能一步到位,将整个新华三收入囊中,使其成为全资子公司。
于是,紫光股份发起定增,拟募资不超过120亿元,全部用于支付收购款。
4个月后,其突然宣布,收购暂缓,定增先行。
对叫停原因,紫光股份称,本次交易交割的先决条件之一,就是需获得证监会定增注册。
公司考虑,先终止重大资产重组相关事项,待完成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后,再推进。之后,定增迟迟未获批。紫光换打法,放弃定增,下调收购比例,从49%降至30%,每股价格不变,为735.99美元/股。定增终止,紫光股份将通过支付现金,完成收购,增厚利润的同时,也不会引起股权稀释。
02.筹措资金
一口气拿出来150多亿元现金,紫光股份得“精打细算”。
在问询函的回复公告里,公司就如何筹措资金,进行了补充说明。按规划,其中的65亿元,用的是紫光国际自有资金。截至6月20日,作为交易收购主体的紫光国际,单体层面货币资金余额为67.45亿元。也就是说,拿出来65亿,几乎掏空了腰包。剩余资金,紫光国际则会从银行贷款。截至目前,已有4家银行出具贷款意向函并完成审批,还有多家银行在持续沟通,后续会通过组建银团的方式,完成最终放款。
紫光股份表示,公司拟向银行申请不超过100亿元人民币贷款,本次交易涉及的金额大,若未能筹措到足额资金,可能导致交易失败。
截至去年末,公司可自由支配的货币资金,约148.5亿元。
按此测算,未来三年,上市公司合并报表层面,存在18.59亿元的资金缺口。
对此,紫光股份强调,鉴于盈利状况较好,预期相关收益留存,可以完全覆盖资金缺口。这笔世纪大交易带来的债务压力,也不可忽视。
截至2023年末,其资产负债率为54.11%,交易完成后,猛升至83.16%。
至于后续的还款安排,紫光股份提到,依托新华三的分红,偿还银行贷款,其他子公司的盈利,也是重要补充。
此外,其还考虑进行多元股权融资,降低资产负债率。
03.重要筹码
交易状况百出,紫光股份却坚定推进,想把“下金蛋的老母鸡”,牢牢握在手里。
新华三净利润稳定保持在30亿以上,撑起了紫光股份的半壁江山,一年能贡献总收入近七成。
去年,紫光股份实现归母净利润21亿元,离不开新华三的输血。盘点其手头核心子公司,紫光数码、紫光软件去年的净利润,均不到3亿,较新华三差得远,紫光云则未摆脱亏损。
来源:新财富、紫光股份2023年财报
此次交易拿下30%的股权,紫光股份盈利能力增强。
该公司未对新华三设置业绩承诺,但对其寄予厚望。
据预测,2024年-2030年,新华三累计净利润,可达到约410.66亿元。
现实的压力,摆在面前。
新华三的业绩增长放缓,去年收入增速仅4.4%,净利润同比下降2.5%。
去年11月,新华三总裁兼CEO于英涛发内部信,包括他本人在内,中高层干部及高级别员工,主动降薪10%-20%,执行期为一年。
于英涛 来源:紫光股份
持续降本增效,提振效果显现。一季度,新华三的收入增速回归两位数轨道,达到14%,净利润同比增长8%。
当下,公司脚步向外,正加快打造海外市场为收入增长的第二曲线。
4月的投资者交流会上,以于英涛为代表的管理层提到,去年H3C品牌产品及服务的海外收入达到14.1亿元,同比增长62%。
于英涛一直有跨入“千亿级俱乐部”的梦想。公司提出,到2025年,要实现1000亿营收的目标。
志存千里,待重组完成,紫光及新华三,肩上的担子仍不轻。
本文链接:https://www.aixinzhijie.com/article/6846250
转载请注明文章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