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来源:硅基研究室
图片来源:由无界 AI生成
小红书大模型布局再下一子。
「硅基研究室」观察发现,小红书正在内测其AI对话助手「DAVINCI 达芬奇」,不少用户在今年9月就已收到小红书官方账号「测试薯」的内测邀请,通过提交问卷,有机会进行体验。
根据「小红书官方招聘」此前发布的信息,AI智能助手「达芬奇」是小红书在AI领域的尝试之一。此前,小红书在今年4月上线一款名为「Trik」的应用,主打AI绘画,今年7月,小红书上线涂鸦以及「此刻」功能。
从上半年的官宣基础大模型,到下半年争相利用大模型对业务进行改造,大厂们在这场大模型之战中,显得尤为焦虑。但反观小红书,却显得尤为低调。
在AI大模型布局上,小红书内容层上海量笔记中所具备的多模态语料为其提供了数据基础,同时小红书基于搜广推场景的多年算法沉淀也是其独有的优势之一。
但正如一位体验过「DAVINCI 达芬奇」的内测用户对「硅基研究室」所表现出的担忧:“对话类产品已经不是新鲜事物了,主要没看清小红书的布局思路究竟是什么。”
小红书版GPT,长什么样?
「达芬奇」是小红书基于大语言模型开发的AI助手,其官方定位为「成长中的生活艺术家」。在官方资料中,小红书这样形容「达芬奇」的差异化优势:
(用户参与答题有机会获得内测 图源小红书截图)
“在聊天的过程中,达芬奇会贴心地读懂用户的好问题,也许问题很复杂,但是达芬奇会提供基于小红书社区众多笔记总结归纳后的个性化、高效且准确的详细答案。”
目前「达芬奇」尚属内测阶段,并未进入正式公测。「硅基研究室」从部分用户实测体验中获悉,「达芬奇」能基本满足日常问答、笔记总结等用户需求,一位小红书旅行博主在体验后认为,小红书能满足基本的搜索需求,同时提供的内容中能够链接到笔记原因,能帮助用户确认信息来源。
(部分用户实测贴,图源小红书截图)
但在继续对话能力、逻辑能力等上有待提高。同时,与目前国内的一些同类产品功能与体验相比,「达芬奇」还存在一定的距离。例如大多数国内同类产品如文心一言等,均能使用插件等,具备文生图、文生视频等能力,达芬奇的功能还较为单一。
小红书的大模型布局:优势很明显,但思路没跑通
年初以来,在一众大厂与创业者纷纷下场大炼模型之时,小红书却显得不急不慢。
今年3月,据36氪报道,小红书筹备了独立的大模型团队,核心员工来自广告业务的NLP技术团队。主要负责人为在视觉算法领域有着诸多经验的张德兵,他本科毕业于浙大丘成桐数学英才班,此前曾在快手担任多模态智能创作组负责人。
4月,小红书上线了一款名为「Trik」的AI创作应用,主打AI绘画。7月,小红书上线涂鸦以及「此刻」功能。
从张德兵近期在小红书REDtech青年技术沙龙上的分享中不难看出,小红书大模型布局重要围绕三个方向:一是多模态技术在小红书内部应用场景具体的落地。二是针对内容创作者,借助AIGC工降本增效。三是更关注成本。
作为内容社区,小红书布局大模型优势明显。一是小红书站内有非常多优质的图文数据、笔记评论以及外部开源语料,多模态的数据基础可以帮助小红书探索跨模态间的可能性。二是,小红书在搜广推场景上也有一定的算法优势。
通过探索多模态间的关联,结合用户使用体验中的行为信号,也能带动小红书持续优化算法。
可以看出的是,小红书的「不急」本质上也反映出其作为内容社区的独特性——去中心化的分发机制、UGC内容生态与用户体都是核心命脉。
小红书技术副总裁王晓博此前也表示,小红书在大模型上的布局,更加关注于产品和应用,较为冷静。他认为,通用的底座大模型到底是否存在?是不是做了10万亿或者千万亿的大模型就突破了?现在特别不确定。
「不确定」其实也意味着小红书还没有具体想好如何做大模型,目前来看,其做出的尝试也都是大厂都在做的事,而大厂们针对应用层的一场「聚焦战」正在打响。
近日,字节跳动成立了新AI部门Flow,技术负责人为字节跳动技术副总裁洪定坤,业务带头人为字节大模型团队的负责人朱文佳。Flow为字节旗下AI创新业务团队,目前已上线豆包和Cici两款产品。隔壁的淘天,也正在筹建大模型研究团队,由淘天集团CEO戴珊、淘天集团CTO若海、阿里妈妈CTO郑波等人带队,其落地的领域也是小红书的阵地:一是搜广推,二是逛逛的内容化。
除了更加激烈的竞争环境外,AI侵权等相关问题也困扰小红书。今年8月,小红书旗下的AI绘画产品TriK AI曾被绘画创作者质疑侵权,插画师表示,未经其本人允许,其原创作品被拿来「喂」AI产品。
(创作者起诉小红书AI模型库侵权 图源:微博截图)
该事件的最新进展为,四位创作者@是雪鱼啊@画画的云淡风轻@正版青团子 @RedMatcha已分别将小红书主体公司行吟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以及小红书Trik软件主体公司伊普西龙信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告上法庭,目前北京互联网法院现已立案审理,正在等待开庭。
曾经大厂们一度围攻小红书,只因小红书独特的社区基因,在大模型布局上,小红书也一如既往采取了「防御」策略,像极了过去自己在商业化上的摇摆。
只是这一次,在AI都尚未给大厂们带来实际营收的时代,在一个新的起点上,小红书的防御还是一种胜利吗?
本文链接:https://www.aixinzhijie.com/article/6839974
转载请注明文章出处